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专题 人工智能站在“聚光灯下”

来源: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5-03-14 17:08:55

今年全国两会多次提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。当下,科技金融持续优化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,人工智能技术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亦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。两会期间,多位代表委员围绕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科技创新,以及将创新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。

“我是计算机专业,我对人工智能有偏爱。”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后,当被问到“用不用DeepSeek”时,大会发言人娄勤俭笑着表示。

“今年全国两会,我带来了《关于创新发展“AI+安全”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案》,希望我国能通过鼓励开展联合创新、强化政策牵引、加快人才培育,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接受《中国银行保险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
人工智能+、DeepSeek、科技创新……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科技话题成为站在聚光灯下的“主角”,备受各方关注。

聚焦人工智能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。

当前,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,也是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。

齐向东认为,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,也是注定要走进千家万户的关键共性技术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,能切实增强我国在数字经济、高水平人才引育和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,提升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与安全治理等领域的话语权。

“DeepSeek公司取得的重大进展,代表着一批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。”娄勤俭直言。

“作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重要的变革驱动力量,人工智能已在研发、生产、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,涌现出上百种场景和模式。”齐向东表示。

金融就是DeepSeek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,AI和金融相结合以后,它能够更好地降低金融机构的相应的运营成本,提高它的投资的效率,同时提高金融机构投资的精准度。

田轩认为,未来,AI在金融方面还有非常多的应用,比如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客户,覆盖长尾的客户,设计出符合金融投资者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用服务等,从而提高整个金融机构的投资效率和服务质量,促进金融行业高水平发展。

优化科技金融支持

“实现科技创新、技术突破、产业升级非一日之功,需要资本的长期陪伴和稳定支持。引导长线资金加大投入,让耐心资本做企业的‘长跑搭档’,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辉建议,进一步优化国有基金投资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支持政策,支持各级政府投资基金、央企国企基金等国有基金成为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、战略资本的中坚力量。

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,近期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,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中国证监会、科技部等部门,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“科技板”。同时,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。

供应链金融科技也是连接金融领域与产业链的关键桥梁之一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认为,这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。对此他建议建设“产销一体化”数据台,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优化以及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研发投入,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升级等。

耐心资本培育未来产业、赋能高水平科技型企业也是业内在不断探索的途径。自建造火箭“绿色心脏”的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浙江湖州,浙商银行湖州分行便与该公司紧密对接,将其纳入总行科创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库,最终给予企业10年期、5000万元授信用于购置厂房。自信银理财正式成立之时,就设立专业化投资团队,以股权投资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为抓手,促进科技金融业务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的项目储备,截至2024年末,信银理财通过直投或设立股权基金投资科创企业数量超过250家,并通过母基金和S基金策略投资惠及科创型企业超2000家。

搭载着“绿色心脏”的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。机构/供图

构建高可靠安全体系
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的《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: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.49亿人,占整体人口的17.7%。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背后,潜藏的风险也被放大。
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纷纷指出,构建高可靠的人工智能安全体系,为用户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,已成为当务之急。

2024年国庆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,小米集团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雷军就曾深陷“AI换脸”困扰。针对“AI换脸拟声”的不当滥用问题,雷军建议明确“AI换脸拟声”应用边界红线,完善侵权证据规则,加大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。同时,支持台企业开发可精准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的技术能力,优化升级通信软件和内容台巡查审核机制、投诉举报机制、应急处理机制。并建议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,在全社会夯实“以人为本、智能向善”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。

在齐向东看来,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三类。第一类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自身的安全问题。开发风险、数据风险、应用风险和基础环境风险这四大安全风险比较突出。开发方面,开源大模型要重点防范代码缺陷和预留后门等问题;应用方面要防“内鬼”对训练数据投毒,进行模型篡改、配置篡改;数据方面,要小心内部配置错误和弱口令等造成的数据库暴露;基础环境方面要重点关注云、API、传统设备漏洞等。齐向东指出,目前已有团队发现DeepSeek存在严重漏洞,并可借此获取后端隐私数据、API密钥、操作元数据。

第二类是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网络攻击的问题。人工智能促进了网络攻击手段的更新迭代,“饱和式”攻击成为可能,攻击者可以瞬时发动海量攻击打垮已有的网络安全体系。人工智能还提升了“以假乱真”的能力,深度伪造、认知战、钓鱼等威胁加剧。攻击者可利用人工智能“换脸变声”输出虚假信息,开展网络诈骗,或输出背离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危害认知安全。

第三类是通过攻击人工智能引发的“网络攻击大爆炸”。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,当大模型嵌入智慧城市、工控系统、智慧政务等关键领域时,会放大漏洞等传统安全威胁,一旦人工智能大模型遭到攻击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,引发社会服务中断、生产停滞、隐私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。

针对这些安全问题,齐向东认为要从技术保障、制度保障、成果应用三方面入手,系统提升安全能力,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发展。具体来看,应建立适配大模型的纵深防御体系,制定大模型安全强制合规要求,推广“AI+安全”创新成果落地,以筑牢人工智能的安全根基,夯实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制度保障,走好提升安全能力的必经之路。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